抑郁症: 儿子出现抑郁和讨好型人格, 父母如何帮他重启人生?

阿辉是一名大二年级的男生,他自述从小到大经常会有抑郁情绪、有孤独感。 半个月前,阿辉的孤独感加重,无法排解。 于是他和母亲一起到咨询室寻求帮助,希望通过干预改善人际关系,调...


阿辉是一名大二年级的男生,他自述从小到大经常会有抑郁情绪、有孤独感。

半个月前,阿辉的孤独感加重,无法排解。

于是他和母亲一起到咨询室寻求帮助,希望通过干预改善人际关系,调整情绪状态。

阿辉五岁前由父母共同抚养,母亲是主要照顾者,父亲忙于工作。

由于父亲工作原因,阿辉和母亲跟着父亲辗转三地生活,阿辉对这段时间的生活几乎没有记忆。

四岁左右,父亲移情别恋后父母离异。

五岁以后,阿辉被送到母亲老家委托小姨抚养并上小学。

阿辉得到了小姨精心的照料,但是内心孤独,很长时间以来都会因为不能像同学一样买好衣服穿、骑好的自行车而自卑。

他有过一两个朋友,很少参加同学的活动,大部分时间用来看书。

五年级的时候,阿辉母亲回到老家,他继续在小姨家居住,直到回到父亲家乡上初中。

此时,阿辉才接受自己还有两个妹妹的事实。

阿辉上初中以后,父子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,父亲是主要照顾者,平时很少交流,周末二人会去继母家,阿辉有自己的房间,对继母和妹妹们都没有好感。

上大学后,阿辉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,在大一的时候沉迷游戏,多门挂科,处在降级边缘。

大二开始以学业为主,虽然还会玩游戏,但有节制。

阿辉善于观察别人,有求必应,但由于自己的需要并不能经常得到满足,因此对同伴关系很失望,有强烈的孤独感。

阿辉面对选择会比较犹豫不决,对未来没有长期规划。

他对自己的学业能力有信心,但对自己的控制力水平并不十分确信,所以在自我感知方面还是比较合理的。

他在临近降级边缘时,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,这说明他还是可以处理学习上自尊的威胁,不会过度情绪化。

然而在亲密关系里,比如听母亲唠叨他不如别人家孩子时,他经常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来拒绝自尊的威胁,进行自我防卫。

阿辉和离异的父母双方都保持着安全可靠的关系,但他在对待和其他人尤其是男生的关系上有比较大的困难。

从小到大少有朋友,且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,上大学以后,和寝室同学关系一般,有被忽视的感受,时常处于孤独中。

他虽然通过网络结识十几位校内女生,但是从没有和其中任何一个人有恋爱关系。

尽管有心仪对象,但始终没有勇气表白,这件事可以进一步说明他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存在障碍。

阿辉看上去有良好的整体认知能力,他准时在咨询时段到来,并且能以流畅的方式讲述他的困境。

在决策制定上倾向于顺其自然地做出选择,在问题解决方式上比较有条理,可以冷静地解决问题。

阿辉在学业上具有一定的自省能力,但在人际关系中,不能通过自省来认识和改善与他人关系。

阿辉的问题就是在关系中缺乏安全感的问题,因为阿辉很难与他人发展长期稳定的关系,这让他深陷孤独的感觉之中,情绪长期处在低落的状态里。

由于早期依恋关系受损,阿辉很难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, 自我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。

阿辉幼年期生活经历动荡, 遭遇父母离异,主要照顾者变更等创伤经历,自我受到一些威胁,早期的依恋关系受损,导致阿辉无法发展与他人的安全依恋关系。

进入童年后期和青春期,阿辉经常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,经济支持不足无法满足其对好服饰、用品的渴求,为了在同学面前显得无所不知,私下里花时间查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资料。

在这些经历中,阿辉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和需要,人格过度膨胀,发展出讨好型的人格。

初次访谈时,我尽可能地为他创设安全的环境。

通过倾听,我发现阿辉描述与他人的关系时,有身体前倾、神情低落的行为,他所展现出来的情感与其描述的内容是一致的。

这种渴望关系又孤独的抑郁情感是意识层面的,并为他带来了孤独感,我及时对这种情感进行共情和理解。

阿辉讲述了和一个心仪女生的交往过程,他反馈向心仪对象表白失败了,刚开始有些难过,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。

阿辉虽然在这段关系中投入了很多的情感、精力,但关系结束时并不十分在意,这让我感到有些疑惑,向阿辉提出了疑问,阿辉表示不想成为一个固执、偏执的人。

阿辉的现实生活中,他的社会支持是很少的,能给他的能量也很少。

这与他目前的学业处境也很相似,大一时挂过四科,已经无法实现保送、找个好工作的理想,那是一段很灰暗、低沉的日子,他曾用浑浑噩噩形容过那段生活。

通过场景重建干预,引导阿辉体会情绪的变化,肯定阿辉条理清晰、有规划能力等潜质。

阿辉开始发现新自我,其内心深处的活力透过语言表现出来,自我也被激励起来。

阿辉主动提出想探讨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,通过分析,将阿辉与他人比较所带来的压力,转化为自身发展需要的动力。

通过学习有效沟通,学会如何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。

阿辉的目前生活状态呈现出两端化的特征,会学习、运动、参加团体组织的活动,表面看人际关系不错,但是在关系里自己会比较自卑,更多的情绪体验还在偏抑郁的层面,被别人瞧不起的感受还是比较多的。

我帮助他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,探索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发展,帮助他重新建立生活目标和方向。

可见阿辉内心开始接纳自己,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多了一些。

阿辉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无奈, 父母离异、被寄养、辗转求学、志愿填报都是被别人安排的,我与他一起体会情绪上的那种无力感,同时也肯定他能主动联系父母,维护与父母之间的联系,是很不错的行动。

通过我与阿辉的场景重建干预,他理解了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尺度。

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,阿辉在与他人关系上发生了正面的变化,反馈自己与男生和女生的关系平衡了,生活、学习更加规律,有主动探讨未来发展的动力,表现出更多的掌控感。

他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也明显提高了,情绪状态有了明显改善,能更多体会到正面的情绪,即使偶尔还会有低落情绪产生,但知道这是可以接受的,自我也是能够调整的。



相关资讯